对秦皇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第19号建议的答复

浏览849次时间:2020年01月14日 11:23

杨义宝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支持卢龙县石门镇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收悉,您提出的建议我局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了学习研究,对您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感觉您对石门镇建设现状掌握全面,问题分析透彻,所提建议站位高、观点新、情况清、措施具体、可操性强,对石门镇特色小城镇建设、进而全面推进全市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根据我局职能,下面从两个方面答复如下:

一、特色小镇培育方面

石门镇201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镇,2015年被列为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2016年住建部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秦皇岛市卢龙县石门镇等127个镇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加强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进展良好

作为我市唯一的全国特色小城镇,市委市政府对石门镇培育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对特色小城镇培育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围绕补齐短板、打造亮点,形成了工作推进政策体系和整体框架。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在规划编制、土地供应、基础设施、财政支持等多个方面整合相关资源,为培育特色小城镇工作找准特色定位、明确培育方向。经过多方论证,明确将装配式建筑产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

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提高效能,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稳步推进

按照市指导、县培育、镇实施的责任分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培育指导工作,联合起草印发了《秦皇岛市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印发了《秦皇岛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推进方案》、《新型城镇化暨县城建设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积极组织与美丽乡村建设、国开行、农发行、建行等融资平台对接,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产业配套等相关方面谋划包装项目,争取政策性、金融性资金倾斜支持,并做好组织推进工作。指导石门镇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和小城镇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借助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国家级平台,高标准编制了《石门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和《卢龙县装配式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为特色小城镇建设指明了方向。

卢龙县政府是特色小城镇培育的责任主体,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的指挥部,制定出台了《卢龙县石门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方案》、《石门镇(园区)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岗位工作方案》。成立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办公室与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机构设置、管理权限、财政扶持、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有效保障了特色小城镇的人权、事权、财权。目前,已调剂10个行政编制充实到石门镇,下放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等17项审批权限。举全县之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积极参加海南、山东、云南等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宣传推介投资环境。外出考察学习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先进经验,成功举办北京、上海、厦门、石家庄、秦皇岛等招商推介会,与北新建材、山东天意、北京维石、北京榆构等10余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扭住特色、项目带动、多元发展,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成效明显

石门镇政府是特色小城镇培育的实施主体,在省、市、县的指导培育下,精心谋划、周密组织、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1、找准特色明确路径。石门镇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多规合一”理念,对标学习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按照“西工东商、南居北游”的思路,明确了“工业园区化、农业合作化、服务共享化、环境友好化、设施一体化”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将石门特色小镇定位为“新型建材”“田园农业”“德源文化”三产融合的产业型特色小镇。明确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实力雄厚的建材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国家鼓励支持、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产业链条长的装配式建筑产业。

2、项目带动产业聚集。石门镇牢固树立“产业是特色小镇灵魂”的理念,依托卢龙循环经济产业园,聚焦装配式建筑产业,由小及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合供应链、创新服务链,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推进传统建材企业向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对老旧企业进行“腾笼换鸟”,利用“僵尸企业”土地、厂房,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品牌深度整合、产业优化升级。探索“工业+旅游”模式,将装配式建筑与特色小镇有机融合,实施镇区特色风貌提升工程,引入中国十大绿色农房入驻石门装配式建筑展示园,谋划建设110亩的装配式建筑住宅公园,形成独特的装配式建筑特色街区。

3、整合资源多元发展。石门镇牢固树立“三生”融合理念,严守生态底线,完善基础设施,发掘文化内涵,嵌入旅游元素,优化公共服务。坚持“以镇带村、以村促镇”联动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环保先行”绿色发展,坚持“文化引导、继承文化”传承发展的理念。开展“最美石门”创建活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美丽村庄、美丽家庭评选活动。开展“净水护岸”行动,建设骚龙河湿地公园“水乡美景”。开展企业“千亩造林”工程,建设六音山、磨山森林公园,建设镇区道路绿廊。所有“散乱污”企业实现“两断三清”。以打造东方德源、拜学圣地为载体,保护利用夷齐读书处、钓台月白等历史遗迹,复建月白楼、云居寺,加强人文精神内涵塑造,编撰了《古今石门》,打造石门特色文化符号,积淀文化魅力。此外,深入挖掘“石门核桃”品牌,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核桃博物馆,打造“核桃小镇”,培育以益通农业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下一步打算

在下一步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中,我们要沿袭前一阶段好的经验做法,破解制约特色小城镇培育和建设工作中的瓶颈,使特色小城镇培育和建设工作更加健康有序推进

一要抓好规划建设。重点围绕产业特色、规划设计、投资强度、要素聚集、创新运作等方面积极推进有关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服务。

二要优化政策措施。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对特色小城镇予以重点支持。做好规划用地保障、财政资金支持、金融示范创新、基础设施完善、加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优先、试点示范先行,做到国家、省、市相关改革优惠政策,特色小城镇优先实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城镇先行先试。

三要完善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严格责任落实,建立督导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宣传推广,各市直有关部门加强对上争取、帮助指导,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和帮助特色小城镇加快发展。

二、装配式建筑及产业发展方面

强化落实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

20175月,我市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3号文件”),制定了到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

2018年我局根据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对 3号文件”进行了修订,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与规划、国土的联动机制,在项目规划阶段提出装配式政策落实要求;自19年开始,按季度对县区的装配式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严格落实“我市行政区域内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5000平方米以上新建公共建筑应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各县区在商品房开发项目中按照一定的比例采用装配式方式建设”等相关要求,为装配式建筑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的大环境。

加大对卢龙县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的推介宣传

我局充分认识装配式建筑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情况,始终重视从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等角度开展宣传培训。卢龙县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发展迅速,符合我市装配式产业发展的要求,在今后的宣传推介活动中,我们将把该产业园作为重点宣传对象,主动服务,加大支持力度。

积极支持卢龙县申报国家级装配式产业示范县

今年4月、5月,住建部总工程师陈宜明两次带领部标准定额司和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秦皇岛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调研。对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下一步将支持秦皇岛市卢龙县申报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县,为秦皇岛市装配式建筑企业与大企业合作,跨界联合,进驻雄安新区提供服务和帮助。我局将持续跟进,积极支持卢龙县的申报工作,充分发挥卢龙县装配式产业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石门镇成为国家级特色小镇添砖加瓦。

 

 

 

                            2019年9月11日

 

 

 

 

 

签发领导:石兆旭

联系人及电话:刘海冰   3060846 

上一篇 下一篇